↑圖1 石川縣金沢市兼六園,美麗的霞ヶ池冬季雪景
拖了兩個多月,總算也該把此次日本北陸之旅的遊記告一段落了!我們在日本的最後一天行程都在金沢市的範圍內。位於日本本州中央的金沢,是石川縣的縣廳所在,「金沢」之名據說來自於農民「芋掘藤五郎」將馬鈴薯上的沙金洗掏到水井中的故事。
金沢自1583至1868年間,是屬於前田利家所支配的加賀藩領地,位於日本海西側金沢平原,為北陸的中部,江戶時期曾獲封最高等級的一百萬石,故有「加賀百萬石」之稱,當時是僅次於江戶、大阪和京都的第四大城市。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沒有遭受戰火波及,許多舊市街的老建築都得以保存,因此成為每年迎接高達700萬人次的觀光勝地。
↓圖2 一早起床,發現窗外一片美好的的銀白世界!
↓圖3 今天穿這件金鯉魚上衣,很有日本男子漢風格吧!
↓圖4 要像日本男子漢,早餐當然要吃會牽絲的納豆拌飯!味道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,但是老實說,也稱不上美味~
↓圖5 吃完早餐就出發到金沢市,在今天的行程之中,我們又要掉進時光的長河,在懷舊的氛圍裡體驗濃濃的江戶風情。第一站是「東茶屋街」(ひがし茶屋街),號稱「京都祇園花見小路的金沢版」。
↓圖6 老街裡的「円長寺」,原本想進去看看,但杜嫂說有不舒服的感覺,所以我們沒有再往裡面走。
↓圖7 剛下過大雪,街道不僅是積雪,而且是已經結冰了。
↓圖8 東茶屋街建於江戶時代,畫面中這條是最著名的「中央正街」,全長約200公尺,兩旁木造町家很有歷史感,有些已接近二百年之久。
↓圖9 這間是名列「國家重要文化財」的茶屋--「志摩」,有近兩百年的歷史。
↓圖10 這間茶屋「懷華樓」則是金沢市指定保存建築。從文政3年(1820)創立至今,已有190年的歷史。典雅的外觀,很難想像裡面有金箔榻榻米和玻璃日式庭園等豪華內裝,二樓的高級招待所需預約,一天只接待一組客人,一般觀光客可以在一樓品茶,在這裡喝一杯抹茶搭配精緻和果子,是一大享受!
↓圖11 拐進小巷弄裡,格狀的木牆很有老街恬靜淡雅的味道!
↓圖12 巷弄盡頭有一家小小的老式雜貨店,這裡應該收藏了許多人童年的記憶~
↓圖13 又繞回中央正街,這是一家金箔專賣店--「箔座ひかり」,金箔可以說是金沢的傳統工藝與名產,製品從吸油面紙、美容保養品到奢華的藝術品擺飾都有。
↓圖14 既然來到金沢,離開前我們就在街入口處的「金澤烏雞庵」買了一個金箔蛋糕當伴手禮,大概只夠切成六塊的大小,要日幣1722円,約台幣五百塊~真是好奢侈!這種事大概只有出國時才做得出來...
↓圖15 杜嫂手上捧著的這個「貴重」的蛋糕,回台灣後我們跟爸媽、小姪女慈慈一人一小片,「細細」的品嚐,口感真是綿密又香甜!老實說,貴得有道理啦!至於杜嫂身旁招牌上的肉包子,就千萬別買來吃了!一個500円(約150元),據同團的團員們說,超商的包子還比它好吃...
↓圖16 第二站是「長町五武屋敷跡」,建於16世紀,是加賀藩政時期的藩士(中高階武士)家族住所,圖中這間是「金沢市老鋪紀念館」,原本是一家百年歷史的和果子老鋪。
↓圖17 這裡的街道很狹窄,行走其間需多注意來往車輛。房屋幾經整修,仍保留了傳統的泥黃色土牆,每年12月初到3月中會用稻草將土牆覆蓋起來,這是要防止融雪時土牆壁面隨之剝落。
↓圖18 沿著武家屋敷的圍牆,沿路有一條蜿蜒綿長的水道,這是「大野庄用水」,又名「御荷川」,小小河道,當年可是負有水路貨運的作用,又能兼具防火功能,此外武家還能引水至家中作為生活用水之用。
圖19 有藍天!今天太陽公公不時會露一下臉。武家屋敷跡不同於其他旅遊勝地,少了些觀光客來往的嘈雜,多了幾分日常居間的清閒幽靜,但偶而還是能看見茶屋與土產店的蹤跡。
↓圖20 這是高田家的武家屋敷跡,免門票讓大家參觀。
↓圖21 這些中級藩士的武家雖然稱不上非常豪華,但是美麗的庭園設計卻是不可少!下雪的冬季,日本人會用繩索像圖中一樣以傘狀固定樹枝,稱為「雪吊」,是防止樹木被積雪壓垮的防害裝備。
↓圖22 我們又到了免門票的「足輕資料館」參觀一般武家內部的陳設。既然是武士的家,那這篇阿杜就來扮演演武士吧!.....怎麼看起來好像是戰敗的武士...
↓圖23 這是最有名的野村家,是前田利家的一千兩百石家臣--野村傳兵衛信貞的宅邸,佔地約三千平方公尺,在當年算是豪宅,迄今已傳了十二代。
↓圖24 因為入內參觀要花500日圓買門票,而且跟團也沒有時間,我們只能在屋外看看。在網路上看過後方的庭園,平和禪風,有超過四百年的山桃和優雅的雪見燈籠、真的很美,還得過全日本第三庭園。
↓圖25 從門外拍攝大門內迎接賓客的武士盔甲。這是野村傳兵衛的戰甲。
↓圖26 中午在兼六園附近的「兼見御亭」用餐,懷石風的精緻料理。
↓圖27 拌海苔醬超下飯!比起早上的納豆,這個真的是美味!
↓圖28 這道是石川縣的特色料理--「治部煮」,沾麵粉的雞肉搭配香菇、麵筋、青菜、筍、蓮藕,用日式高湯加醬油、砂糖、酒、味霖煮成濃稠湯汁,是當地人喜宴必備的料理。
↓圖29 還有一鍋熱騰騰的烏龍麵。
↓圖30 餐後我們還跟這位穿著黑蜘蛛和服的老闆娘合照,後來我們才知道,原來她就是「懷華樓」的馬場(姓氏)老闆娘!非常親切,很有生意手腕,跟我們拍完照之後,還到一旁跟團員的小朋友們玩雪球、堆雪人。
↓圖31 最後一個行程,也是我們期待已久的金沢代名詞--「兼六園」。建於江戶時期的1676年,本來是加賀藩五代藩主、金沢城主前田綱紀規劃為金沢城的外圍庭園,後經過多次擴建而有今日之規模,總面積11萬4千多平方公尺,樹木183種,共8750棵,與岡山市「後樂園」、水戶市「偕樂園」並稱日本三大名園。
↓圖32 「兼六園」一名,是取自中國宋代文人李格非(李清照的父親)所作《洛陽名園記》中「宏大、幽邃、人力、蒼古、水泉、眺望」這六個形容詞,由於庭園兼備此六勝,故取名為「兼六園」。圖中風景為著名的「曲水」,是1631年寬永大火的隔年,第3代藩主前田利常下令從犀川引水作為金沢城的防火用水,稱為「辰巳用水」的用水設施,沿著園內流動,沿路架設花見橋、月見橋、雁行橋、虹橋等石造小橋,形成美麗景觀,這張就是站在花見橋上拍攝的。
圖33 「根上松」,高約10公尺,樹幹寬約3.9公尺的老松,為13代藩主前田齊泰所栽種,種植時用土把樹根深深的埋蓋,等樹根成長到某種程度時再把土除去,所以約50支樹根每跟都隆起大約2公尺,此為「根上松」名稱之由來。
↓圖34 「日本武尊之像」(明治紀念碑),建於1880年,是日本最古老的銅像。
↓圖35 曲水上最著名的石造小橋--「雁行橋」,是以11枚赤戶室石(安山石),排列成雁鳥飛行的形狀而得名。此外因為每一塊石頭形狀都有如龜甲一般,故又被稱為「龜甲橋」。不過此時被白雪覆蓋,倒是看不出龜甲的模樣。
↓圖36 「唐崎松」是兼六園裡最美的松樹,是前田齊泰從琵琶湖畔取得種子後培育而成的黑松,每年11月1日的「唐崎松雪吊」是兼六園一大盛事,雪吊景觀也成為北陸宣告冬天來臨的風景。
↓圖37 站在蓮池門遺跡附近居高臨下,欣賞金沢市風景。
↓圖38 霞ヶ池北岸池畔最為人所熟知的美景--「徽軫燈籠」,高2.67公尺,以二股腳柱狀似琴柱而得名,是兼六園的地標性景觀,甚至已成為金沢市的代表。據說全日本這樣的琴柱燈籠數量不超過五個。
↓圖39 這裡是遊客必訪且必拍照留念的景點,我們排了好久才等到拍照的機會,結果竟然沒有拍一張兩人的合照~杜嫂所站立的石橋即為前面提過的「虹橋」。
↓圖40 這不起眼的噴泉,是文久元年(1861年)所建,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噴泉,沒有裝設任何馬達或機械,完全以上方霞ヶ池較高地勢所形成的水壓,自然產生最高可達3.5公尺的噴水。
↓圖41 「瓢池」因形狀似葫蘆而得名(葫蘆的日文為「瓢簞」),右方為「海石塔」,是豐臣秀吉出征朝鮮時帶回的,而後方後方瀑布高6.6公尺,名為「翠瀑布」。
↓圖42 瓢池的另一側有園內最古老的建築,建於1774年的茶室--「夕顏亭」,因兩旁牆壁刻有葫蘆形狀而得名(夕顏為葫蘆的古語)。
↓圖43 很美的步道吧?我可是走得戰戰兢兢...
↓圖44 這張是從霞ヶ池的西南側拍攝。
↓圖45 這是「時雨亭」,剛開始建園時就有的建築物,當時稱為「蓮池御亭」,原本位置在噴泉前方。。後來明治時期因廢藩而被拆除了,現今所見為平成12年(2000年)重建之建物。目前作為遊客休憩之用,內有販賣抹茶、煎茶及和果子。
↓圖46 從這道紅門進去就是名列日本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的「成巽閣」~可惜我們夫妻倆已經是用盡所有的時間,盡量將兼六園作最完整的參觀,此時已經非常接近預定集合的時間了!所以並沒有入內參觀。唉~還是那句老話,跟團就是這麼不盡興!
↓圖47 回程在比小港機場還小的小松機場搭機,結束阿杜生平頭一遭的日本旅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