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新年新氣象,先祝大家牛年行大運!


台南實在是好地方!所以阿杜趁著農曆年前,又與女友跑了一趟台南。不過這次不開車也不騎車,而是改搭火車到台南後,再用步行的方式漫遊於赤崁樓為中心的古蹟之間,「順便」也找尋其間的傳說美食。由於這行程收穫實在太豐富,請恕我分兩篇落落長慢慢介紹!


※文中介紹之文物歷史資料出處,除了出於自己的有限知識及網路查詢,另外就是遠流出版社所出版之「台南歷史散步」與「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」二書,在此特別向大家推薦這兩部內容豐富實用的好書!


↓出了火車站,先前往最近的公會堂和吳園。落成於1911年(宣統三年)的公會堂,屬於「曼薩爾式樣」(Mansard Style),所謂曼薩爾式即屋頂分為兩折,上緩下陡的式樣,也稱為「複合式屋頂」。日治時期文化活動蓬勃,全台興建許多公會堂,多作為藝術表演及展示之用,內含集會廳、畫廊、餐廳及表演廳。


↓吳園的中國式庭園建築,池畔的水榭與亭十分風雅美麗。不過它背後的大遠百實在讓人很難忽略...


↓位於民權路上的北極殿,傳說是台灣最早的玄天上帝廟。這裡原來是荷蘭時期的醫館,明朝永曆年間鄭成功擊退荷蘭人之後,將這裡改建為寺廟,並奉祀明朝的守護神玄天上帝。可惜當年因道路拓寬而拆除了廟埕與部分前殿,所以只列國家二級古蹟。


↓由潘岳雄大師所繪之門神彩繪真是栩栩如生,長長的鬍鬚彷彿迎風飄髯。


↓拜殿枋樑上垂足舉樑的「憨番」,造型生動活潑。若細心觀察,台灣大部分的寺廟簷角及樑下常有此「憨番扛重」的裝飾。


↓玄天上帝的信仰源自於對北極星的自然崇拜,因此奉祀玄天上帝的寺廟稱為「北極殿」。在神龕上多尊造型各異的神像之中,以正中央這尊戴帝冠帽者為最古老,是明鄭時期之泥塑軟身神像,所謂「軟身」,是指手肘、手腕有關節可動、可穿上華麗刺繡龍袍、出巡時可隨神轎律動的神像。據我所知,大天后宮的二媽和開基天后宮的媽祖也都是軟身神像。


↓正殿神龕上方的明寧靖王「威靈赫奕」匾,是全台僅存的明匾,左方署名「術桂」為明寧靖王之名。據說當年日人戰敗,想將此珍貴明匾帶回日本,幸好廟方趕緊將它收藏起來,現在才得以仍保存於廟內。


↓康熙年間使用至今的石製香爐,沈實古樸。


↓後殿懸有一嘉慶年間的「鷲嶺」匾。北極殿所在位置是府城地勢最高的鷲嶺,俗諺「上帝廟坅墘,水仙宮簷前」,意思是說北極殿的臺基與水仙宮廟簷同高,可見北極殿所處之地位。


↓正殿後方地藏王神龕旁有一口古鐘,是清道光十七年,府城大鹽商吳尚新所獻。當年遠至姑蘇鑄造此鐘,故稱「姑蘇古鐘」。鐘身刻有吉祥銘文「帝道遐昌,皇圖鞏固,國泰民安,風調雨順,吉祥如意,八方寧靜,千祥雲集」,鐘紐處則鑄有性好鳴叫的「蒲牢」,是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。


↓也是龍生九子之一的「螭吻」,又稱「鰲魚」,性好望,多作於屋脊,可壓祝融,也有這樣置於樑下的。


↓這裡的虎爺眼睛是金色的,傳說晚上會發出光芒。嗯~應該只是傳說吧...


↓這是彩繪大師潘麗水先生(前述潘岳雄先生之父)所繪的「忠、孝、節、義」故事人物畫。左上:忠,「武侯參表」;右上:孝,「歷山耕田」;左下:節,「風塵三俠」;右下:義,「前漢三傑」。


↓北極殿建於明鄭,並不是祭祀明帝的宗廟,而且主神司北天玄武七宿,所以北極殿的柱子皆為烏黑而無盤龍之「烏柱」,與一般寺廟之「紅柱」不同。


↓抬頭欣賞前殿屋脊上的福祿壽三仙塑像,若仔細觀察,可以發現右方福星所抱之小孩,手上竟拿著中華民國的國旗。(另一支國旗是面向馬路的福星所抱孩童所持),據廟方人士表示,這是為了在日治時期發揚民族意識而作。不過這泥塑看起來好新!真是日治時期產物嗎?


↓來逛逛文物陳列室,裡面收藏包含神轎、神像衣帽、石碑..等等歷史文物。這是「執事牌」,是神明出巡繞境時,舉在隊伍最前方告示民眾的木質雕字牌。


↓這是玄天上帝的冠帽。


↓當年日本人戰敗後要將「威靈赫奕」匾帶回不成,廟方原本欲以此匾拓印相贈替代之,不過不被日人接受。嗯~如果是我,應該也不會接受吧~


↓下一站是座落於永福路與民族路間的「祀典武廟」,俗稱「大關帝廟」,是全台唯一列入官方祀典(每年9月30日)的關帝廟,位居全台關廟之首,也是國家一級古蹟。


↓一開始映入眼簾的就是這平均高5.5公尺,全長達66公尺,綿延雄偉、氣勢憾人的山牆。不過原本應該是整面朱紅的外牆,不知為何除了正殿之外,其餘大部分都剝落了,露出裡面的紅磚部分。


↓從外牆可以看到祀典武廟的主殿是歇山重簷頂,是在具有四面屋坡的歇山頂下再加一層屋頂,增加厚度感,使之較單簷歇山頂更莊嚴高貴,凸顯正殿的崇高地位。位於山牆頂端中間的是「懸魚」,書畫軸圖案,寓有「關公讀兵書」之意,造型簡單大方。而兩旁S形的「鐵剪刀」則是傳自荷蘭的建築手法,用以固定橫樑。


↓整片山牆上僅開有一小門(畫面左下方盡頭處)和這一小窗,使整體獨特雄壯風格更為顯著。


↓隔著馬路,在祀典武廟的東側有一「馬使爺廳」,是專門供奉關公的座騎「赤兔馬」和照顧馬匹的「馬使爺」。有趣的是,廳內祭品除了香燭花果之外,還供有清水、茅草和蕃薯籤等飼料給赤兔馬食用。


↓正殿的脊飾採「雙龍護塔」,中間的寶塔稱為「珠宮」,有避火防災的功用。左右兩邊水廊的屋頂上設有紅磚製的「古布幣形」擱樑架,供慶典時搭棚之用。


↓參觀台南的寺廟,不要忘了欣賞裡面的名匾。祀典武廟內就懸有許多值得一看的名匾,充分襯托出關聖帝君的忠義與威武。右上之「萬世人極」匾為咸豐御筆之匾。


↓由於是歇山重簷頂的正殿,兩層的廟簷之間設有作為採光與通風之用的高窗,可引自然光斜射進正殿,不過廟方還是在旁邊加了兩盞人工照明。


↓這裡當然會有關帝君的兵器青龍偃月刀。


↓這尊穿著綠龍黃袍的泥塑關帝神像,是清康熙時的古物。清代朝廷十分推崇關公,由這個很長的尊號「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顯威護國保民精誠綏靖贊宣德關聖大帝」可見其地位尊隆。


↓後殿又稱「三代廳」,祀有關帝三代祖先牌位,兩旁陪祀的牌位則為修廟有功或勤政愛民的前清官員。


↓後殿西側的觀音廳,內奉觀音大士,旁祀註生娘娘、土地公與十八羅漢。


↓觀音廳右側的「西社」,在道光年間曾是士子們吟詩唱和的場所,現在則主祀五文昌帝君中的「孚佑帝君」與「文衡帝君」。畫面中的媽媽帶著三名兒女在這邊跪拜了好一陣子,媽媽還拿著一張紙唸了很久,看起來實在很虔誠而且專業!


↓西社的院子裡有一棵石榴樹,結實纍纍。芭樂我吃過,但石榴我沒吃過耶~不知道是什麼味道...


↓另一側旁祀的是有名的「月老公」,門聯寫著「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,望世間眷屬全是有情人」。據說這裡的月老非常靈驗,難怪當天許多年輕男女競相膜拜!畫面中這位小弟也是在這裡跪拜了好一陣子...




↓這裡的牆上也掛滿了祈願金牌,既然來了,我們當然也掛了一個!希望可以心想事成~


↓這棵據說是明寧靖王親手栽植的古梅,算算已經有三百三十多年了。我盡力想拍僅有的幾朵梅花,不過實在拍得很失敗,所以大家就遠遠欣賞吧~


↓午餐時間到了!這時候當然要「順便」到武廟附近尋覓美食!先喝杯需要排隊的有名冬瓜茶~


↓創立於1911年的老店,至今仍遵循古法以三天的時間熬製冬瓜糖,祖傳的手法與火候使冬瓜茶香甜而不膩口。


↓來到這裡,位於永福路上,赤崁樓正對面的這家「呷霸白北浮水魚羹」絕不能錯過!別看他們翻新後的店面很光鮮,其實早創立於1936年,至今也已是七十幾年的老店了!


↓鮮白北魚(白腹魚)做成的魚漿,捏成條狀丟入滾水中,熟了之後會浮起,這就是「浮水」魚羹名稱的由來。湯頭部分則是以魚骨熬製的高湯勾芡加少許冰糖煮成,不需再加多餘調味料就非常鮮甜美味。


↓來武廟當然要吃有名的「武廟肉圓」。這攤創於1975年的手工清蒸肉圓,雖然外觀毫不起眼,也沒有顯眼的招牌,不過每天仍座無虛席,而且限量只賣四、五百顆,所以要吃得趁早,太慢來可是會吃不到的!


↓上等蓬萊米磨成米漿,加上蕃薯粉製成Q彈有勁的外皮,包著以獨門配方醃製的精選瘦肉塊,淋上店家特製醬油、加一點新鮮大蒜泥與嗆辣哇沙米,附上一小碗味增湯,嗯~真是人間美味!難怪名列府城十大必吃經典美食!


↓吃完肉圓若肚子裡還有空位,別忘了嚐嚐一旁的土豆伯仔賣的「府城花生糖」。土豆伯仔黃進榮先生從1946年十一歲那年起,就推著這台小推車,早上在民權一路東市場、下午在祀典武廟前,販賣著遵循古法所製成的花生糖。


↓將手工製作的大塊花生糖放在炭火爐上烤軟,然後放進一旁的手動滾筒機器來回碾成薄片,等到花生米碾成粉狀與麥芽糖均勻混合之後,捲入香菜再切段,就是好吃的「府城花生糖」了!

※接著往大天后宮、赤崁樓繼續古蹟之旅,待下篇繼續喔※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tsu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