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※本篇文章落落長,閱讀者請先做好心理準備。


↓今天一早醒來特別興奮,因為帝國飯店的一樓是布拉格非常有名的帝國咖啡館,而我們會在這裡吃三天的早餐!陶瓷裝潢的挑高天花板與雕飾華麗的柱子,富古埃及風格的圖騰布滿其間,燈光之下光澤燦爛,非常氣派奪目。之前提到的某本旅遊書一直說這是「象牙柱」和「象牙壁畫」,但其實我上官方網站一查,根本就是陶瓷材質,現場看也不像是象牙~


↓這有名的咖啡,女服務生一給就是一大壺,我們喝得很理直氣壯~


↓今天要走很多路,所以早餐得吃飽飽!不過在捷克吃早餐,大概就是炒蛋、香腸、起司、培根、沙拉等等~後面那壺就是我們的咖啡,後來喝到一滴不剩。


↓因為起得很早,咖啡廳裡座位隨我們選,我們選個窗邊的座位,可以邊用餐邊欣賞布拉格清晨的街道。當然這時街道上還冷冷清清,一副還沒睡醒的樣子。


↓杜嫂正在演出「咖啡很香醇」的表情。


↓我演一個「我在左岸咖啡館等妳」的表情~哈哈~我比較會演吧!


↓吃完早餐,大夥兒踏上今天的旅程,上午要漫遊布拉格市區,下午則要去參觀布拉格城堡。


↓這位是我們今天的導遊,思嘉小姐,查理大學中文系畢業的,所以中文講得非常好!氣質很優雅,看不出來已經五十幾歲了!


↓這是前一天晚上有介紹過的「火藥塔」,前方聚集的,是一團一團跟我們一樣的觀光客。


↓這美麗的建築就是「市政廳」,也稱為「市民會館」或「市民宮」。十四、十五世紀是皇家居所,十七世紀被大火燒毀後,於1911年重建成今日風貌。由名家巴爾沙內克(Antonín Balšánek)和波力夫卡(Osvald Polívka)合力設計,內部藏有大量二十世紀重要藝術家的作品,包含慕夏的作品。建築中部設有2000人座位的「史麥塔那音樂廳」,阿杜部落格右邊「碎碎念」的「我的祖國」就是在史麥塔那廳裡面演出的。第三天晚上我跟杜嫂也進去聽了一場室內樂,雖然貴了點(一張約台幣1800),但真是美妙難忘的回憶!


↓「市政廳」外觀上最特別的就是這半圓弧鑲嵌壁畫--「讚美布拉格」(Prague Apotheosis),是卡爾史比拉爾(Karel Špilar)的作品。


↓火藥塔的城門通道前有一輛造型可愛的老爺車。


↓布拉格的建築物有兩個門牌,紅色的是城市的門牌(PRAHA是布拉格,STARÈ MĚSTO是舊城區,568則是門牌號碼),而藍色的則是每條街上各自的編號(每條街都有從1號開始編號的藍色門牌),這樣更有利於尋找。


↓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建築,只覺得很漂亮,就拍回家。


↓別看這不起眼的外觀,這裡可是捷克最古老、同時也是中歐最古老的大學--查理大學(Univerzita Karlova/ Universitas Carolina),成立於1348年。(維也納大學成立於1365年,海德堡大學成立於1386年)


↓這是「提爾戲劇院」。原名Stavovské divadlo是「貴族劇院」,二次大戰後,為紀念19世紀捷克重要劇作家Josef Kajetan Tyl而更名為提爾戲劇院。它的重要性,除了是布拉格城裡第一座劇院之外,莫札特的歌劇「唐喬凡尼」(Don Giovanni)(1787)和「狄多的仁慈」(Le C;emenza di Tito)(1791)都是在此首演,莫札特並且親自上場指揮。


↓提爾戲劇院前的銅雕,很像電影「魔戒」裡面的「戒靈」,不過思嘉說這是現代藝術的作品,並不是古蹟。


↓我們驚喜地發現櫥窗裡有「藍色小精靈」,小時候看過的卡通唷!現在台灣好像不多見了~很懷念吧!而且杜嫂竟然還記得那主題曲怎麼唱耶~


↓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這種街頭賣花的小攤子,很整齊乾淨,也算是美麗的風景。台灣的路邊攤什麼時候也能這麼漂亮?


↓這大煙斗是賣菸酒的商店招牌,後面還有邱吉爾的頭像。


↓這是觀光巴士的售票亭,附有耳機,可以聽各國的語音導覽。有看到五星旗,所以是有中文解說的,票價依路線而定,300到3500克朗不等,最遠的路線可以坐到奧地利的維也納(如果我沒看錯的話)。


↓著名的「哈維爾市場」,什麼都賣,水果蔬菜、各式紀念品到圍巾帽子,價格比一般商店便宜,而且多了濃濃的人情味,台灣觀光客特別熟悉,也特別喜愛,所以大家都偏愛在這裡選購紀念品!


↓這是顏色鮮豔的水果攤,隔壁那攤是賣溫泉餅的。


↓我們去的時候適逢萬聖節前夕,這些會嘎嘎亂笑的巫婆娃娃特別應景。


↓接著我們逛到前一晚有來過的「舊城廣場」,因為中央有座胡斯銅像,所以也稱為「胡斯廣場」。這裡千年來都是布拉格的商業中心,四周都是重要、華麗的建築。所有的廣場都一樣,鴿子很多,恰好拍到天空有一隻振翅飛翔的白鴿。


↓圖中左方的就是胡斯銅像,右方這金碧輝煌的洛可可風宮殿建築,是金斯基宮(Palác Kinskych),建於1755~1756年間,原為金斯基伯爵住所,現為美術館。


↓約翰‧胡斯(Jana Hussite1369~1415)的塑像,由於抨擊當時的羅馬教廷與教會,主張宗教改革的他,成了國王與教會的眼中釘,1415年被火刑焚燒處死,卻引發了17年的「胡斯戰爭」,人民群起反抗威權,而胡斯黨人後來甚至打敗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,鼓舞捷克人民起身爭取獨立主權。1915年,在胡斯死後500年的7月16日,廣場上矗立了他的銅像,以紀念他對捷克民主改革的貢獻。


↓「聖尼可拉斯教堂」建於18世紀,兩側對稱的鐘樓,圓形的屋頂和造型優雅的中央樓體,是巴洛克建築的典範。思嘉說在小區也有一座一模一樣的。


↓另一側則是這宏偉的「提恩聖母院」。中間的教堂的部分建於14世紀下半葉,尖頂上的黃金聖母像是純金打造的,而兩座高聳的80米高鐘塔則分別建於15和16世紀。


↓來看白天的天文鐘塔,左方的建築是舊市政廳,最初建於1338年,現在規劃為遊客中心。鐘塔部分建於1364年,塔高69公尺,登高至塔頂,布拉格美景盡收眼底。至於著名的天文鐘則為1410年由御用鐘錶匠Mikuláš of Kadaň和布拉格大學天文學者Jan Šindel所設計。


↓下方的鐘是「月曆鐘」Calendarium,正中央繪有布拉格市的市徽,再向外為馬內斯於1865年所繪製的黃道十二宮圖與十二月份圖,最外圈密密麻麻寫的是一年的365天,鐘面上方的指針指的就是今天的日期。而兩旁四個雕像分別為Allegory of Philosophy(哲學)、Archangel Michael with a fiery sword(大天使米歇爾,象徵真理)、Allegory of Astronomy(天文學)、Allegory of Rhetoric(修辭、雄辯)。


↓上方的鐘則為「天文鐘」Astronomical Clock,以地球中心說為設計依據,正中央畫的是地球,往外那圈是「黃道十二宮」的星座圖案,太陽指針逆時針行走,指的就是此時的星座。另外黑色、棕色、藍色的區域分別代表從黑夜到破曉到黃昏,藍色區域有十一條金線,代表巴比倫時間。而由中心的地球往外三圈金線則代表南回歸線、赤道和北回歸線。至於最外圈24個歌德式數字指的是波西米亞的時間。天文鐘兩側的雕像則是Allegory of Vanity(虛榮)、Allegory of Greed(貪婪)、skeleton(死亡)和Allegory of  Delight(逸樂)。


↓每逢整點,兩個木窗會打開,耶穌的十二門徒雕像會伴著音樂出來報時,這是1946~1947年間由Vojtĕch Sucharda所設計的。可惜那天我們到的時候不是整點,還好隔天自由活動時間我們還有機會來看這有趣的報時表演。


↓呼!終於介紹完天文鐘!雖然實在是很難完全搞懂這運作繁複的鐘,但我們夫妻當然還是要在這偉大的工藝作品前拍張甜蜜合照!... ... 喂~後面那一對老外是在搶什麼鏡頭啊~


↓接著我們要到「猶太區」,先經過這條「巴黎大道」(Pařížská),滿街都是名車、精品店,各式華麗雕琢的巴洛克、洛可可風建築,整齊乾淨的林蔭大道,彷彿置身花都巴黎街頭。


↓香車配美人,香車不屬於我沒關係,只要美人心屬於我就好了~


↓遠遠就傳來一陣香味,沒想到這裡也有賣Trdelník耶~不過因為已經在庫倫洛夫吃過了,而且我們等會兒中午還要去吃米其林大餐,肚子得空下來,所以看看就好~


↓這棟粉紅色的建築物在布拉格市區算醜的,但這棟樓房的二樓可是捷克大文豪法蘭茲‧卡夫卡(Franze Kafky)的誕生地!現在規劃為「卡夫卡展覽廳」,展示內容包括卡夫卡所有小說的初刷版本、相關圖片、手稿、日記與手繪圖等,另外還有出現在小說中布拉格場景的照片,需要相關文獻、資料,這裡也有一家專賣卡夫卡書籍、相關產品的小書店。


↓卡夫卡生於1883年7月3日,大學畢業後曾當過保險業務員,1912年29歲後才開始寫作,承襲祁克果(Søren Aabye Kierkegaard)和杜斯妥也夫斯基(Dostoevsky)的哲學思想,是存在主義的啟蒙者,影響後世的沙特(Jean-Paul Sartre)、卡繆(Albert Camus)等大師甚深。(存在主義: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沒有天經地義的道德或體外的靈魂。道德和靈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創造出來的。人沒有義務遵守某個道德標準或宗教信仰,卻有選擇的自由。)著有『蛻變』、『審判』、『城堡』等名作。卡夫卡終其一生都沒有離開過布拉格,真是個超級宅男,比第一次出國的阿杜還誇張!


↓「梅璱猶太會館」,命名源於當年振興猶太區的市長M. Maiselova,1592年時的舊會館建築已被大火燒毀,現在看到的歌德式教堂是1893年建造的,裡面展示的是猶太銀器、織品、繪畫與書籍,並講述十至十八世紀的波西米亞猶太史和摩拉維亞史。(我常提到的那本旅遊書把這裡誤植為「平卡斯教堂」了


↓舊新猶太教會堂 (Staronová Synagóga) 是全歐洲最古老的猶太教會堂,建於1270年。為什麼會取這奇怪的名字?其實它本來叫做「新猶太教會堂」,但是因為猶太區後來出現許多會堂都同樣名為新猶太教會堂,所以就在原名前面再加一個「舊」字以示區別。


↓這是建於1586年的「舊猶太區市政廳」(Židovská radnice),正面有兩座大時鐘,最特別的是位於下方的那一座。


↓鐘面上的文字是希伯來文,若停下來觀察一下,會發現它的指針是逆時針方向移動的,這是因為希伯來文是由右到左書寫,所以方向會跟一般的時鐘相反。我後來發現他們的時針、分針長短也跟一般的相反,比較長的那支是時針。


↓市政廳門口的「大衛之星」,又稱「六芒星」。在猶太區隨處可見這標誌,但文史上並沒有確切記載其成為猶太教象徵的起源。最早的大衛之星是最近在義大利南部的一個猶太墓碑上發現的,可能源於3世紀左右。而最早對大衛之星的猶太文字記錄則來自於12世紀中,當時它是護身符上的一個圖案。


↓「葬儀廳」(Ceremonial hall)建於1906~1908年,採新羅馬建築風格,1920年代作為太平間及舉行喪葬儀式之用,現在作為猶太博物館,展示有猶太人喪葬儀式相關的文物。


↓走過葬儀廳旁賣紀念品的小巷子,請注意看圍牆後,「舊猶太墓園」的墓碑已經堆到比圍牆還高了!


↓由於猶太人主張身體必須以其本來的樣式返回土地中,不允許火葬,所以墓園裡墓葬數量相當多,再加上1478年時,當地政府規定猶太人不可葬於猶太區以外,因此在有限的空間上埋了約兩萬座墓葬,最少層層疊疊達九層,墓碑也就因而越葬越高,形成這特殊的景象。


↓1960年代,捷克在共產統治之下,曾短暫出現要求民主的浪潮,被稱為「布拉格之春」,但1968年8月21日蘇維埃軍隊入侵布拉格,強加壓制所有反對的聲音,1969年1月16日,查理大學的學生揚·巴拉夫(Jan Palach)為抗議軍事干預和改革的倒退,在瓦茨拉夫廣場自焚,企圖喚醒捷克人民起身反抗。不過聽導遊思嘉小姐說,捷克人後來還是很快就臣服了...


↓座落於伏爾他瓦河畔的優美建築--「魯道夫音樂廳」(Rudilfinum),又名「魯道夫宮」,建於1876~1884年間,1885年2月7日正式啟用,為新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,屋頂上樹立的為韓德爾、莫札特、海燉、貝多芬、舒伯特等音樂大師的雕像,每年「布拉格音樂節」在此間的「德佛札克音樂廳」(Dvorak's Hall)舉行,這裡也是「捷克愛樂交響樂團」的團址所在。


↓「魯道夫音樂廳」前的「楊‧巴拉夫廣場」即為了紀念前述之布拉格之春烈士而命名,廣場上有一座德佛札克塑像,這位偉大的捷克作曲家,為布拉格肉店老闆之子,曾當過屠宰牲畜的學徒,但經過不斷努力,終於在樂壇出人頭地。後來受到李斯特與布拉姆斯的賞識與提拔,成為國際知名音樂家,是民族音樂的發揚者,最有名的作品為「新世界交響曲」(Symphony No.9 –From the New World),我們小時候的音樂課本都有一首「念故鄉」就是聲樂家李抱忱先生將其改編而來的。1969年阿波羅11號太空船登陸月球時,太空人阿姆斯壯就是攜帶這首作品,所以它還是上過太空的交響曲呢!(想欣賞這首曲子的朋友,右邊「阿杜碎碎唸」有收錄)


↓接著要沿著伏爾他瓦河畔漫步,往查理大橋方向前進。河上遊船往來,平靜的河面揚起陣陣水波,遠方薄霧中的城堡靜靜矗立於山丘上,好一幅如畫的風景...


↓楓葉染紅了河畔,岸上的美麗風光和河上的查理大橋互相輝映。


↓今天午餐在這裡吃!「水車坊」Mlynec餐廳,位於伏爾他瓦河畔,就在查理大橋的旁邊。得到米其林的連續三年拜訪評鑑,並獲米其林推薦二叉匙(Comfortable restaurant)的肯定,名列布拉格最佳的五家餐廳之一。別問我怎麼沒吃米其林星級餐廳?星級的不含酒一餐少說都要一百歐元,怎麼可能~


↓很簡潔俐落的內裝,走冷調風格。座位與座位之間用簾子隔開,用餐時不會互相干擾。


↓從我們的座位往落地窗外看,映入眼簾的就是查理大橋與舊城橋塔的景致。如果是夏天來,直接坐在外面陽台的戶外座位,一定更有感覺~


↓菜單分為餐前飲料、前菜、主菜、甜點和餐後飲料。既是米其林餐廳,那就來杯餐前酒吧,結果服務生只倒了這麼一點點,所以要細細品味。


↓麵包很香,口感稍硬,但除此之外也沒什麼特色,剛開始當然還體會不出什麼是米其林的味道。


↓前菜、主菜和甜點都可以三選一,前菜我選的是這道「鮮蝦鮭魚肉串」(Shrimp - Salmon Kebab on the Lemon Grass, Sweet Chili Sauce with Fresh Coriander) ,鮮蝦及鮭魚剁成細末,捏成圓形後插上檸檬草蒸熟,配上特製甜辣醬,是很有創意的餐點。


↓揉合鮮蝦與鮭魚的鮮味,蒸煮得恰到好處,沾上加了胡荽,味道溫和不嗆辣的甜辣醬,很開胃的前菜!


↓主菜是菲力牛排(Grilled Beef Fillet Steak, Red Wine Extra Reduction, Baked Chicory, Wine Mini Potatoes Grenaille with Saffon),鮮嫩上等牛肉以小火炙烤,配上烤菊苣、小馬鈴薯和紅酒醬汁,不愧為米其林等級,非常好吃!


↓帶點血色的牛排,肉質很鮮美,不過只有這樣一點點實在不夠吃啊!


↓我很好奇「太妃糖」(Date Toffee with Caramel Sauce & Créam Fraîche)是怎樣的甜點,所以就選擇了它!香濃太妃糖佐焦糖醬汁和法式鮮奶油,香甜而不膩口。


↓酒足飯飽後,來一杯illy的Espresso~除了滿足,還能說什麼?


↓享用完米其林等級的美食,在伏爾他瓦河畔散步,我們接下來將要經過查理大橋,到美麗的布拉格城堡享受午後時光。

《待續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etsutu 的頭像
    tetsutu

    鐵馬阿杜的生活雜記

    tetsu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6) 人氣()